周树海讲,”邻居来了怎么好意思收人家的钱,你怎么好像掉到钱眼里了。“
杨玉霞接上话,”不是我说你,原以为到了矿上日子能好一些,你第一次提拔到队长的时候,开资还多点,又被打倒了,那点工资都不够咱家花,这两年又做队长了,工资算将将够。不过,这两年农村开始搞活了,咱黄杨村都有万元户了!还记得那个孔令仁吧,做过民兵队长,现在开砖厂,逢人就说他一年就能挣一万多,家里都盖砖房了,一万块钱!就咱俩,工资加在一起,一个月百十来块钱,一个老娘,两个儿子,根本就剩不了多少,就算一个月能攒个二三十块钱,一年也就能攒两三百块钱,那什么时候能攒起来一万块钱?我算不清楚,问过曲秀瑛,她说按这种攒法要再攒三四十年,三四十年!咱还能活到那个时候吧?“
周树海回应道,”你怎么跟你大姐夫一个样子,真是掉钱眼里了,咱是吃公家饭的,怎么能跟干个体的比,咱生病了有公家管,他们生了病,谁来管。“
杨玉霞讲,”咱这一家子人,就你一个人是吃公家饭的,我是大集体,有病在矿医院里看,还是就报一半,几个孩子也是,怎么又成了一家子吃公家饭。咱吃公家饭到现在也没个电视,你看人家吕工家,人家两个大学生,双职工,电视都买上了吧。“
周树海说,”吕工家毕竟在大城市里待过,洋气,咱跟别人学学不就行了,要不咱明年就把电视机置办上。“
两口子嘈嘈了半天,最后周树海不得不同意杨玉霞调到理发店。
杨玉霞刚调到理发店没多久,就跟着店长出发到上海去学烫头发,店长讲,”现在矿上许多小青年都跑到刘园市和善国县烫头发,汽车站新开了一个个体理发店,他们会烫头,化学烫,不烧头发,我跟大集体的马科长打了报告,他同意咱俩出去学烫头发,还批准咱不去济南,直接到上海去学,不然职工和家属都跑到外面的理发店去了。“
两人回来后,矿上跟她熟悉的职工看到她就说,”哟,周婶,听说你去上海了,那是大城市,看你从不出门,一出门就是大城市!“
杨玉韦说,”咱是去那里学手艺,咱不但看见到了黄浦江,还学会了烫头发,你赶紧的,在理发店报个名,现在排队都得排三天。“
”一个礼拜就从上海回来了,手艺学好没有?“
杨玉霞讲,”没问题,我们在上海都上过手了,烫过五个了,老师才给毕业。“
说是这么说,但开始女职工和家属们都不敢在大集体的理发店里烫头,倒是曲秀瑛,第一个到杨玉霞这里报名烫头,她烫完后,搞得女职工和家属们纷纷跑到大集体的理发店。
一个月后,满街都是满头是卷的女职工和家属们。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