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章 九年前秘事,这便是我大孙子!(2 / 2)

话音刚落,他又突然停住了。

在短暂的静默后,他又悄然将案头那份圣旨妥善收起,眼神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

他忆起了另一位皇孙——朱允炆。

朱雄煐在外漂泊九年,未曾涉足过任何一个权贵圈子,倘若突然将他接回,恐怕只会使他处境尴尬。

倘若他能够掌控那些文人士大夫还好,但如果手腕不足,一旦真正踏入皇宫,未必是件好事。

“来人哪!快去把刘三吾给我请来!”

朱元璋转换了语气,向外发出了召唤。

不久之后,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疾步赶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寿无疆。”

刘三吾作为专门教导朱允炆学问的教师,此刻被皇帝召见,误以为皇上是要检查朱允炆的学习进度。

朱元璋审视了他一会儿,开口问道:“朕的众多子孙,自古至今都有你悉心教诲,你觉得在这些人中,你最为满意的是哪一个?”

刘三吾略感愕然,心中暗忖:太子刚刚去世,皇上这是要挑选继位人选了吗?

尽管内心忐忑不安,但他作为一位秉持气节的文人,并不打算像黄子澄、齐泰那样轻易表态。

刘三吾深思熟虑许久,才回应道:“禀皇上,臣教授至今,论才智出众、领悟力超群者,非已故皇太孙朱雄煐莫属!”

朱雄煐的智慧,让刘三吾亦赞叹不已。

他还清楚记得,最后一次为太孙讲授学问时,两人探讨元朝覆灭的原因时,年仅八岁的朱雄煐竟一语中的,指出元朝败于暴政!

此等见解对于饱读诗书的儒生而言虽不稀奇,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能有如此洞察秋毫的见识,实在令刘三吾难以忘怀。

即使太孙已经离世,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刘三吾心中的形象。

刘三吾感慨一番后,接着说:“除此之外,太孙朱允炆亦堪称优秀,只是……”

朱元璋示意他直言:“但说无妨,朕还没老到听不得实话的地步。”

刘三吾点头表示:“太孙朱允炆有时过于拘泥,过于墨守成规。”

换言之,就是缺乏主见,行事刻板,这样的评价刘三吾自然不敢在朱元璋面前直白说出。

朱元璋微微颔首,吩咐道:“朕明白了,你明日随朕前往秦淮河边乌衣巷第三家宅院,一同考察一个人的学问修养。”

“此事务必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提及。”

刘三吾连忙应承:“遵命!”

朱元璋挥手示意:“退下吧。”

朱怀端坐在书房内,陷入了深思。

面对已经成功改良的食盐,他犹豫是否仍应继续出售给转运司。

若转售给民间商人,他们是否会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应天府盐市价格混乱呢?

一旦应天府盐价失序,朝廷追责之时,首先牵扯到的就会是他自己。

不行!

看来还是得卖给转运司!

然而,之前与转运司发生了冲突,老黄头狠狠教训了对方一顿。

老黄头与转运司并非同一系统,朱怀不能凡事都依赖老黄头来解决。

整个下午,他都在苦思冥想如何与转运司打交道,最终也构思出一套应对方案。

放下笔,朱怀又开始梳理自己的人脉资源。

底层人物他结识不少,而读书人一类的,则相对较少。

如今要在应天府立足,拓展并稳固关系网,乃至逐步晋升,结交文人无疑是借用“势”的最快途径!

拥有先王智慧的朱怀,在看待问题时更显高瞻远瞩,不再片面地看待儒生的好坏,而是学会在“权衡”与“驾驭”中深入思考,换句话说,朱怀的眼界和格局已大大提升!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