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
屏幕缓缓显示出下一个人名。
这个名字让中也很快想到了那个总是戴着耳罩的男人。
到他了吗?
这个名字也让一直沉默着金发男人有了反应。
“魏尔伦”抬起头,注视着那个名字,亲友。
波德莱尔第一反应也是他那已经死去的徒弟。
但空间里迟迟没有动静,波德莱尔突然感到不对劲。
他锐利的目光环视全场,最后锁定在日本那块位置的角落,脸色不大好看。
“魏尔伦”竟然还活着。
“魏尔伦”自然注意到了波德莱尔的视线。
他平淡地对视了回去,没有任何表情。
只是他这副模样让波德莱尔脸色更加难看。
“兰波?死在横滨的那位?
显然,部分国家的人多少对这个名字还是有点印象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超越者的死亡不可能是小事。
只是现在看来,这事背后似乎还有什么隐情,当初同样宣告了死亡的“魏尔伦”现在可是好端端地坐在这里呢。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又译阿瑟·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竟然只活到了37岁吗?
不过又是一位鼻祖人物。
这可真是大佬云集。
“为什么……兰波’没有复活?”
空间里终于有人提出了这点。
那个声音再次响起。
“嘀,检测到疑问。封印后魏尔伦和兰波两人身份曾发生交换。”
知道内情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当初“魏尔伦”和“兰波”互换名字的事。
所以,应该是从那时起开始交换的。
所以,屏幕上正在介绍的兰波先生应该是他们世界的“魏尔伦”的原型才对。
竟然到他了。
意识到这个,“魏尔伦”突然有一种不真实感。
【1854年生于法国夏尔维勒的他,身上有着法兰西浪漫的血统,作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又有异于波德莱尔、魏尔伦和斯特芳·马拉美,他身上更为凸显的是诗人纯粹的野性状态,就像诗人魏尔伦赞誉他为“羁风之人”一样,兰波这位“通灵者”更像是来自灵界,并不承担俗世意义的任何使命。无论生存亦或写作的状态,他的身心都笼罩着纯真的幻觉。他盼望着出发,醉舟可以托着他漂流天涯,在迷狂的风暴中接受波浪澎湃的洗礼,一如“诗人应当是一名盗火者。”】
哪怕很清楚屏幕上介绍的和他们在座中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两个世界相对应的关系着实很难让人把两个人分开。
于是这样,对比顿时显得鲜明起来。
主世界的那位兰波,光是看文字描述就足以让人向往。
如风般自由,洒脱不羁,充满灵性。
他们拥有映照的关系,却是天差地别。
“魏尔伦”自嘲地想道。
他早已将自己的心囚禁起来了。
那么,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都是剧本吗?
中原中也情绪复杂。
他永远不会忘记“魏尔伦”对他所做过的事。
但现在看着屏幕上的介绍,他不免也会多想。
以这般灵气非凡的人物做原型所衍生出来的人物会是现在“魏尔伦”这个模样吗?
或许他也本该如飞鸟般自由,而不是作为一个人体实验的产物浑浑噩噩地活着。
【兰波这个“被缪斯的手指触碰过的孩子”,14岁开始写诗,并用拉丁文写了一首60行的诗寄给拿破仑第三个儿子,16岁写出《奥菲莉亚》。他的诗歌王国充满想象,他带友人进行神秘之旅,前往一个神秘国度,那里居住着魔法师、仙人、神、天使和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