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
大周天启二年,5月5日,北平城东。
时间,15点左右。
检阅台前的士兵都撤了,各自整理集结,呈遭遇战阵形,模拟战场的情况。
30万人,分布开来甚广。
今天有雨,视线不会太好,旗语,狼烟,不太好使。
最传统的就是张正坐镇指挥台,传令兵,奔马跑,传令。
还要清晰无误。
很考验默契的,还有服从的。
……
这次检阅台就不再是单纯的露天台了,高大的雨伞,罗盖。
有椅子还有桌子。
另外,还有参谋本部的人,十几组,用望远镜观察着中军,也就是张正所在的位置,以及左军,右军,后军,前军,中军的位置。
军队这么安排也是为了方便安排指挥。
一旦张涛这里传出命令,中军位置就会有个传令兵,用旗语打出。
不是给周边的军队的,而是给参谋本部的人看的。
参谋本部的人,有专门盯这个传令兵位置,并记录的,同时将沙漏,翻转,计时。
其余,军队各位置的前,后,左,右,都有相同传递旗语的,这些人,也有专门的参谋本部的人记录。
不过在这些位置的传令兵,都是张正的亲兵担任的,他们要亲自听到各部的军事主官亲自下发命令,然后才会传递旗语。
那些参谋本部的人,观察,记录,也是从主观察人员,将沙漏翻转的时候,同时翻转自己各自面前的沙漏。
考虑传令,可不是看,那些传令兵骑马的路程,时间。
而是,看命令清不清晰,
最后,参谋本部的人,会对比一下,记录,时间,效率,从而分析这次的传令效果。
最后再总结,哪里需要改进。
这么多的军队,需要接受命令,传达命令的肯定不是一个。
所以沙漏也有编号的,主位,和其余位置的都会对应看自己的编号。
张正发布的命令,是根据参谋本部给的那个敌军行动时间表,下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