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汉不以为意道:“骇,哪有什么百载啊,能活七十就高寿嘞。”
另一汉子说道:“是啊,咱们常年做体力活的,身上毛病多,要不是寺里高僧时常下村里医治,咱们这日子还不知道有多苦呢。”
“是喔,别说什么长寿短寿,对咱们农人啊,无病无痛自然老死,就已经是很有福的事了。”
农人们一人一语,对于生死之事并不太忌讳。
村妇走到泓慈身旁,同他并肩走着,有些局促的问道:“大师啊,咱们村里人依赖千光寺太多了,大家伙都想山上进香,表达一下心意。想要祈福的也很多嘞。”
泓慈偏了偏头,已经知道她想要说什么了。
村妇接着说道:“咱们在小灵山脚下生活这么多年,千光寺一直不对外开放,你看,你这不是当上方丈了,能不能改改规矩,让大家伙能上山去,祈个福,还个愿啥的?”
“是啊是啊。”两位村汉附和着。
这不仅是他们三人的想法,更是全体村民的想法。他们在小灵山外生活不知道多少代了,千光寺从来就没曾开放过,大家伙都想到山上看看啊。
看看小灵山的风景,看看寺里的高僧,烧烧香,听听佛,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泓慈道:“千光寺在郡城外设有进香祈愿的庙堂,你们可以去那里。”
“啊呀,方丈,你看咱们这些农民,天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郡城那得多远啊。”
“是啊方丈,再说了,咱们就在小灵山边上,干嘛舍近求远去那个小庙呢?”
泓寂摇头,“这事由主持与长老们定夺,再者寺有寺规,外人进入容易触犯,不易管控。”
“方丈不是最大嘛……”、“我们都是本分农户,哪会犯什么事啊……”、“方丈你看……”
农人你一言我一语,总是想要让泓慈同意开放山门。
然而寺规如山,泓慈也做不得主。
泓寂同农人沿田道走进村子,一路上有许多村民招呼拉揽,等走到村子里,他身旁已经围了一大圈人了。
泓寂说道:“诸位乡邻,贫僧先去胡家帮胡父治疗痛风,各家若有人身体不适,可以喊到胡家来。不便行动的,等罢了贫僧再逐一上门诊治。”
村民听后纷纷奔走相告,在路上就有人大呼:“方丈来喽,方丈来喽……”
泓慈除了颈间一串佛珠,其他的看起来空无一物。没有行李更没有医药箱。只不过大家都知道,泓慈方丈治病不需要东西,能用法力治疗的当场就给人治好了,需要开药的,会给人家写个方子,采药也好买药也罢让他们自己去处理。
至于家穷无力买药的,去千光寺山门求个助,寺里会派僧人前来救助,这类事情就不需要方丈亲自过问了。否则方丈的时间可耗不起啊。
近些年风调雨顺,村民余粮充足,钱款不缺,除了无后老人,其他也少有那种极度困难的家庭了。
泓慈帮村民们看了病,顺便对村里事情关心的打问了一通。
灵山村万民千户,规模尽管不大,可是农人劳作,伤损者常有。
直到天将黑时,泓慈才处理完村民的事情,还有村民让泓慈给他们家牛也看看病,他家牛最近吃不下草料了。
泓慈也不介意,知晓耕牛是农家的命根子,为使他们安心,就帮忙疗愈了。
回到寺里,天已经黑了。泓慈先去主殿给正在做晚禅的主持和长老们问安。
从寺中职级上,方丈乃是最高的了。可是泓慈年岁不大,主持乃是他的师叔辈,长老中年纪最大的四人比泓慈长出三辈。
故而身为后辈,泓慈理当向众师长请安问好。
大长老定光询问:“方丈舍寺两载,所求可得?”
泓慈答道:“禀长老,我佛庇佑,弟子幸有所得。”
泓慈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恭敬的递了上去。
定光长老接过,见是一本轻薄小书,纸张不过三四十,陈旧却还完整。书册封面未注书名,乍一看不知所载为何。
定光捻起一页,打开书册,翻了翻,看了泓慈几眼,又翻了翻。
他眼光落在书册背页,停了片刻,什么也没说,将书册递给身旁的定济长老。
定济也是一般举动,来回翻看着书册,时时也会抬看几眼泓慈。随后,又将书册交给下一位长老。
四名长老阅罢,将书册递给主持。
主持翻看后,眉有不悦,问道:“方丈乃我寺千古慧僧,可否赐点一二,此为何物?”
泓慈答复道:“主持师叔,弟子下山时曾言,愿为我寺求寻一套禅心法门,好让后代弟子不惑不扰,潜心修佛。此秘籍是弟子从一远古遗迹寻获,据前辈留书,习此秘籍可令人魂体永固,不受侵染,更可抵御一切音、幻、迷、梦类心神魂灵攻击。弟子以为,此术正适合我佛门中人,乃是修佛的根基之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