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二二三一四零二一七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而已,实际上就是被隐没了。
李安没排多久,就论到他了。
汴京这边进行乡试的时候,整个大宋各道的治所,都在进行乡试。
春耕在三四月份,百姓没有粮种的,早早就会想办法。
如今已经三月中旬了,该借的百姓都已经借过了。
王安石闻言却没没有想象中的高兴,脸色铁青道:“禹州有近五万户,五十多万百姓,光是禹州周边村镇就借出去一千多贯,你告诉我另外六县只借出去三百多贯?是不是各县县令阳奉阴违,没有借钱给百姓?”
“谢大人。”
李安冲父母招了招手,然后把被褥背在背后,一手提着一個篮子走了进去。
来到办公房坐下,随从就要去给王安石泡茶。
而且很多比这个其实还要高,真正能做到九出十三归的,都算是良心了。
李安经历过一次乡试,也算有经验了,进了考舍,就开始收拾了起来。
“阿牛,现在早晚还是有点冷,记得盖好被子,别冻着了。累了就休息休息,知道么?”刘氏叮嘱道。
“茶先别泡了,去看看丁录事来了没有,让他过来一下。”王安石说道。
“是!”丁修应道。
好在听了李安的,自己先到地方上试行。
丁修额头渗出一丝冷汗,他自然知道税收怎么少的。
自然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
“娘,我知道了,我这又不是第一次考试。”李安笑道。
“回通判大人,各县一共借出去三百二十八贯一百八十三文钱。受益百姓上千户,百姓们都对通判大人感恩戴德呢。”丁修笑道。
“下官告退!”丁修起身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王安石想了解各县借出去多少,来看看百姓对这项政策的态度。
“是啊,我和你娘又没什么事,凑个热闹,回了扬州也能跟人家吹嘘一下。”李南笑道。
他定的利息是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向官府借一百文钱,还钱的时候还一百一十文就行了。
于是他命各县把借贷出去的账目汇总过来。
“通判大人误会了,不是各县不借,而是借钱的人确实不多。”丁修说道。
丁修谢过后,在王安石下首坐了下来。
壬区大门口,士卒和礼部的官吏设了十几个检查点,加上只是其中一个区域,排队的人并不是很多。
每次天灾后,就会有一些田地成了不能耕种的天地。
那些地主乡绅都是靠这种类似的手段来隐没田地的。
禹州地处中原,土地肥沃,每年留用的钱财不算少。
这个利息放在后世肯定有点高,但是在古代已经是良心不能再良心的了。
“是。”随从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下去吧。”王安石摆手道。
禹州下辖六个县,那些县虽然单独一县没有禹州人口多,但是加一起却是禹州的几倍。
不亏是贡院,考舍虽然只是比扬州的稍微大一点,但是却打扫的十分干净。
到任后,先是花了大半个月了解走访,大致弄清楚了禹州的情况。
“我们不需要你操心,自己照顾好自己,去吧。”刘氏说道。
什么意思呢?
“没事,我和你爹送送你。”刘氏说道。
“呵呵。”王安石冷笑一声,说道:“丁录事的意思是那六个县的百姓都比禹州周边的百姓还富裕了?本官查看了最近二十年的卷宗,各县赋税每年都在减少,但是禹州近二十年只发生过三次水灾,五次旱灾,其余十二年都是风调雨顺。这出现天灾税收减少没问题,风调雨顺税收还减少了,丁录事给本官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古代借钱都是九出十三归。
他在禹州,各县官员都敢阳奉阴违,若真让他主持变法,天下能有几个官员会严格执行。
想到这里,王安石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