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6章前敌指挥大结局(1 / 2)

这一下也彻底把身为前敌指挥的窦建德给打懵了:这些士兵从哪儿杀出来的,难不成你们的兵是会飞的不成?!

飞,自然是会的,可是人家善于打洞,特别是地洞。在薛万均、薛万彻的带领下,城中守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被活埋的极大勇气与毅力,现场施工搞出了一条通往城墙外的地道,然后大家通过地道,成功地出现在了夏军的后身并以必死的决心向前方的敌人斩去,就此保住了幽州城。

看到窦建德的士兵纷纷溃走,城内的李艺立刻领兵杀出,接应薛氏兄弟,趁机扩大战果。于是跟随着夏军败兵的足迹,李艺等人一直冲进了窦建德的大营中。然后李艺们却看见了一幕他们未曾预料到的场景——————窦建德及其镇定无比,阵列齐整的上万士兵。

李艺同志的神经被彻底搞乱掉了,对面填好了壕沟,蓄势待发的军阵已然突破了他的理解能力,于是李艺当即大吼一声:快撤!

战场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快到了李艺的部下们有很多还没反应过来做折返跑就被猛扑过来的夏军死死咬住,然后被紧追不放,一直赶回了城里。

好在夏军的攻势虽猛,但幽州的城门质量过硬,李艺等人最终顺利返回了城里,窦建德的人也没能成功打进来。第四次幽州之战的第一回合较量就这么在两拨人马一来一回,你追我赶后画上了句号。

回城之后的李艺充分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此次来攻的窦建德是不能像之前那样轻易地打发走了。因此他决定快去请求援助。

接到李艺告急文书的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高开道兄。此人虽然和李艺作了多年的邻居,可同李艺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他依旧答应了救援李艺。这是因为这位高开道先生一直以来都想求个进步,在李渊那里混个编制。因而当他得到李艺为自己接洽归唐事宜的许诺后,高开道亲自统率两千铠马军来到了幽州城下。

有了高开道的增援,幽州守军的士气大增,窦建德此后发起的

几次攻势,均被对方一一化解,而更要命的是在战事开始呈现胶着状态时,窦建德获知了一个令他极为震惊的消息:盘踞在周桥城中的孟海公趁着夏军主力北上,兵力空虚,集结了三万精兵,正在疯狂劫掠黄河南岸的夏国属地。

还真反了你了!吞不掉他李艺,还灭不了你孟海公吗!

武德三年(620)十一月,窦建德马不停蹄地直接由河北杀到了河南,四处追寻孟海公部,且找到了就是一顿狂殴。

两个月后,夏军击破孟海公最后的大本营周桥,俘虏孟海公。至此关东一带独立的民间武装基本被扫平,所有独门独户的民军势力开始统一使用新的名称——————夏军,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三足鼎立的阶段

大业七年(611)起,各股势力经过近十年的博弈斗法与厮杀,到了武德四年(621)的春天,大部分头头脑脑不是被人灭掉,就是把人灭掉,最终大浪淘沙,竞争最为激烈的北部中国最终只留下了三股势力,他们分别是李渊的唐国、王世充的郑国以及窦建德的夏国。而且当时全天下的人基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日后能一统天下的人物必然将产生在这三人之中。

事实证明,这三人都有意且有能力承担起统一天下的历史重任。

其实每当看到进入了这一阶段的隋唐史,我总会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是水火不容的两大拨人马,以争夺天下为目标,在中原地区进行大战;同样是在双方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刻这才意识到决定天下归属的其实第三方势力的态度;同样是立刻将目光投向东北方,竭尽全力争取第三方的支持;同样是第三方选边站后,战事迅速终结,天下大局就此确定。当然,不尽相同的应该是具体的结局,一个是得到援助的一方成功了,另一个则是出乎预料的失败了。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用某位史学家的话说,是由于本来聪明一世的一时糊涂了,本来糊涂一世的一时聪明了。所谓历史经常雷同

,却拒绝重复,想来的确如此。

王世充的特使跑来向窦建德求救时,窦先生刚刚送走李渊的使臣同唐结为盟友。而以窦建德的性格你如果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背信弃义,主动撕毁盟约,还不如当场杀了他,所以面对洛阳方面的来使,窦建德的第一反应是送他回去。

就在窦建德将要拒绝王世充割让河洛之地的求援邀请时,夏国的中书侍郎刘彬出列发言了。

不过与其称之为发言,我更愿意称之为实况分析,因为这位刘侍郎显然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人,他的分析也句句堪称一语中的。那么刘侍郎具体是怎么说的呢?

“方今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

这是对天下大势与己方态势的概括性总结,窦建德微微点头,示意刘彬继续说下去。

“现在李渊举兵攻打王世充,自秋至冬,唐军兵力不见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而眼见郑国的地盘则在不断缩小,唐强郑弱的形势已然十分明朗。照此趋势,郑国必亡。”刘彬顿了顿接着说道,“郑亡则夏有齿寒之危,不如与王世充尽弃前嫌,发兵救之。我军击其外,郑军击其内,唐军必败。等唐军退兵,我方再伺机而动,假使郑国可取则乘机取之,其后合两国之兵力,趁唐军新败锐气尽失,必可灭唐而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