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都在中原这根独木桥上争夺霸主地位,这是何等的恩怨纠缠!
论武力战斗值,李密有三十万大军,秦王李世民的手下以一敌十,算起来也有数十万兵力,至于王世充,已经被“桃李子,得天下”的谣言弄得神魂颠倒,只要碰到姓李的人,尤其是死对头李密,基本上会丧失一半的战斗力。
王世充和李密打了那么多年,压根就没有什么精彩的对攻战。
反倒是宇文化及在临死之前,和李密在洛阳城下干了一次名留青史的大战。
论智力和谋略,李密和李世民都是爱算计别人的存在,如果能够交锋,一定会在隋末群雄争霸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啊,历史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遗憾。
此时的李渊,已经入主长安,由于他的加入,中原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关于李密、王世充和李渊之间的恩怨,放在后面继续介绍。
群雄争霸,为他人做嫁衣
隋末的农民起义,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610—613年。
代表人物:山东的王薄、张让。
这帮人因为不
想服兵役,或者害怕被朝廷处罚,或者被官府的恶霸们整的家破人亡,最终决定奋起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占山为王,以图自保。
王薄举起大旗之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出现暴乱,起义成员的背景非常复杂,身份差一点的,有绿林好汉、地头蛇,背景稍微干净一点的,有纤夫、捕鱼者、猎户这些自由职业者,以及各地的良民百姓。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起义军的首领们没有读过多少书,眼界不够开阔,思想不够前沿,再加上身份和地位的卑微不堪,很难招募到尖端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因此只能以抢劫老百姓和官府为宗旨,混口饭吃。
正因为如此,隋朝统治者才派遣最骁勇的张须陀对他们进行了强力镇压,到了起义中期的时候,他们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军阀兼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农民起义军没搞出很大的动静,却一直兢兢业业,充当着大隋王朝的搅屎棍,把全国各地搞得乌烟瘴气,统治者只能到处灭火,疲于奔命。
起义军基本上都是土匪流氓,他们从来不会照顾小老百姓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只抢劫钱财和粮食的起义军,绝对算是良心未泯的存在,老百姓很有可能在家为他们烧香拜佛,以示尊敬。稍微残暴一点的,如同进村扫荡的日本鬼子,执行烧光、杀光、抢光的策略,还把你抓去充军做炮灰。
对政府来说,各地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仅凭肉眼,根本就无法分辨出谁是土匪,谁是良民,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只能执行全面剿杀的政策,这也造成了起义中期,大批的百姓正式加入起义军,反对大隋王朝的统治。
第二个阶段:613—616年。
代表人物:杨玄感、翟让、李密、杜伏威等大佬。
这帮人,要么是朝廷的勋贵,要么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要么是有本事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性格标签就是太年轻、不安分,希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正是他们这种高智商人群的参战,才让隋炀帝更加的头疼。
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由于他们的参战,起义军的作战水平上升了好几个档次,隋炀帝纵然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将他们彻底平息,反而将大隋帝国拖入到无尽的战争泥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