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慌里慌张跑到外面,如饥似渴的阅读。
有人马不停蹄跑回家中,然后与各大家族交易田产屋舍。
城中的事情迅速传遍琅琊全境,甚至向周边蔓延。
越来越多的人连夜收拾行装,带着干粮往琅琊城。
看书!
他们想看书!
或许,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触摸书籍的机会。
即便看不懂书上的文字,至少也要远远地看上一眼。
然后骄傲的告诉子孙,自己知道书长什么样。
三天时间很慢!
却又很快!
第三天时,琅琊各个家族开始收起书籍。
前来看书的人虽有万般不舍,却还是礼貌地将书放下,并且向收回书籍的人躬身行礼。
有的人甚至跪倒在地,将书简高举过顶,恭敬地奉还。
没有读过的人并不是文盲。
相反,他们都有过简单的启蒙教育,只是无书可读。
所以,他们比其他人更加知道书籍的珍贵,知道琅琊各大家族这三天的举动有多么仁慈。
各种书籍被装入箱中,随即搬到车上。
“嘎吱嘎吱”。
一驾驾马车、牛车停在王氏门前,随即,一箱箱书籍往院中搬运。
尾随看热闹的人都震惊了。
“什么?这些书都送进了王氏?”
“王氏?就是那个被田氏灭门的王氏吗?”
“这是怎么回事?葛氏、云氏、徐氏、颜氏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不仅是几个大家族,陆陆续续又有许多观望中的家族将自家藏书送了过来。
琅琊所有家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这件事情中做出了选择,选择了站队。
拒不交出家中藏书的,将会遭到琅琊所有家族的排挤。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卖产业,离开琅琊。
这一点琅琊人自己会瞪大眼睛,无需岳川监督。
此时,岳川和王竞择一起,翻看着院落中的书箱。
“没想到,你们琅琊的文风如此昌盛,家家藏书,而且藏书如此众多!”
“老师所言极是!我也没想到,葛氏一家就能拿出两千卷书!按照他们统计的清单,这一批书怕是要超过两万卷,甚至能达到三万卷。”
这些书必定会有重复。
比如,葛氏各分支在分家时,可以从主家抄录一些名人书籍。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各分支的成员对这些书籍进行注解,或者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
这些东西逐渐积攒,就形成了“家学”,这个东西是私密的,绝对不会公开。
家学渊源一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人教版课本,爷爷上学的时候,把自己的笔记、资料、试卷等整理起来,装订成册。
然后二爷爷、三爷爷、四爷爷……大伯、二伯、三伯、四叔……大哥、二哥、三哥……
几代人之后,就积攒了几十份上百份学习资料。
后辈上学的同时,又专心研究这些学习资料,只要用心,怎么也不可能考的太差吧?
看着眼前一箱箱书籍,岳川心中感慨。
人教版课本每隔十多年就换一次版本,高考的出题范围也周期性变动。
但是古人科举考试,出题范围基本逃不出四书五经。
贫农子女第一次读书,跟拥有几百年科举底蕴的书香子弟同场竞技,得额外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取得相同的成果?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