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62章 乡饮酒仪式(2 / 2)

甚至,县官想要正大光明杀一个人很难,可对于地方宗族族长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管不到难道就真的不理会了?这自然是不行,至少总得让老百姓知道这个天下谁当家,知道国家的政策、律法等等。

于是乎,这个所谓的乡饮酒仪式就诞生了。

这个仪式诞生的很早,有记载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最初始的时候,朝廷选官没有科举制度,而是推选制,一个地方的主官便会设宴,宴请当地身份高、有见识的人,并且在其中选取德行、威望高之人,推荐给朝廷为官。

在科举之前,同样也有学校,是属于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为了培养人才建造的,这个时候的乡饮酒仪式,目的也差不多,同样是为了给朝廷选拔官员。

不过,隋唐之后,科举制逐渐完善,朝廷已经不需要再用推举的方式来选拔官员,但是这个乡饮酒仪式却没有取消,朝廷反而更为重视,不过,其目的逐渐变了,从推选人才变成了国家安抚、统治地方,宣扬国策、地方政府联系地方宗族的方式。

这个时间在此之前并没有固定,而赵鼎所奏报的目的,便是想着将所有地方举办饮酒仪式的时间确定下来。

一般来说有几个过程。

第一个便是歌功颂德,宣讲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友弟恭、内睦宗族之类。

之后,便由官府派专人给百姓唱当朝律令。不错,为了好记,一般不会如同正轨律令一般佶屈聱牙,而是用词唱的方式。

唱完了之后,朝廷还会讲一些朝廷大事和新的政策等等。

一切仪式进行完毕,就开始吃席。

这种吃席请的人很多,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人不止。

席面分上、上中、中、下四等,具体数量按照人数多寡不等。

而且什么人坐什么席位也有明文规定,比如说高年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列,基本上来说是以年龄、德行排座位。如果身上有污点的,哪怕是再有钱,也无法列席,只能是站在外围。

不管实际效果有多少,总之是朝廷对于地方的渗透、统治的方式,正因为如此,赵鼎方才禀告赵构。

赵构对此并不陌生,因为这个制度在大汉也有,所以只是略作思索便是应许了下来,“另外,若是地方官府愿意每岁举行,也悉听尊便。”

赵鼎这事儿说完之后,赵构便是朝着王申看过去。

“陛下,禁军大营,诸营皆覆茅草,屡次有走水之事,因此,臣想要请旨,将其尽皆更改为瓦屋。”

这事儿说来有不少年了,之前朝廷南渡,因为极为艰难,也没什么闲钱,所以禁军驻扎之地只能先找个地方凑合着,因为条件简陋,那些营地大多都弄得茅草屋。

所以,这走水的事儿在大营之中的确经常发生,哪怕赵构都得到过数次禁军的奏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