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那么中听的话,这世界没有绝对的爱与恨,只有绝对的利益。
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收买的,收买不了的只是因为付出的代价不够高。
不管是什么人,都会给自已画一条心理防线,一旦对方给出的利益突破了这条心理防线,之前的坚持就不复存在。
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这道心理防线的坚固程度,以及做人的底线在什么位置。
有的人底线是良知,有的人底线是法律,有的人底线是家人,有的人底线是生命。
心理防线越坚固,底线越高,被收买的难度就越大。
仅此而已。
“洗脑术”的本质就是通过“读心术”探知对方的底线,同时通过言语引导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从灵魂层面潜移默化地“收买”目标。
“阿弥陀佛”与“药师佛”是被权力所收买,为了保住或者说恢复自身应有的神权,而被何洛看穿了底线、洞穿了心理防线。
而“释迦摩尼佛”表面上看是为了复仇,但是深入剖析之后,依然是为了利益。
说到底,祂的核心利益便是佛教。
只要是对佛教以及对祂控制佛教有利的事情,都能打动祂。
此时“阿弥陀佛”想出的这个办法,自然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而“释迦摩尼佛”自然也能看出对方的小心思,毕竟双方在这一点上面,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
如果说何洛现在依然逍遥法外,祂或许还会为了大局而同意“阿弥陀佛”的方案。
但是何洛现在已经身陷囹圄,很难再对佛教构成威胁,祂就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
总之,绝对不能便宜了“阿弥陀佛”。
说到“横三世佛”之间的利益之争,这个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佛教的创立。
当初乔达摩?悉达多为了创立佛教,给次大陆文化圈的民众们营造出佛教很强的观念,提出了一套理论,既“娑婆世界”的大千世界之说。
在祂的那套说辞中,祂自已仅仅是中央“娑婆世界”的佛,同时也是此界的唯一佛。
而每一个大千世界,都会诞生出各自的唯一佛,统御一方、教化一方。
通过这一理论,祂既强调了自已的神系至高神属性,又描绘了佛教的强大。
但是事实上,在祂为此而创造出来的中央“娑婆世界”叙事当中,那无数大千世界的无数佛,其实都是祂的一个化身或分身而已。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佛教的体量太小,至高神数量不够多。
乔达摩?悉达多本是“道德天尊”的化身,祂衡量一个神系的体量,自然是以东方神系为标准的。
既然道教有“三清六御”九位至高神,那佛教就不能比道教差,否则以后如何能抗衡东方神系。
基于这个理由,祂开始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