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9章 三全其美之策(2 / 2)

归根到底,还是孙权觉得“得不偿失”。

扬州本就是地广人稀,深山老林从来都不缺,缺的是良田与人口罢了,这是夷洲短时间内根本没有给吴国提供的,反倒是吴国想要完全控制夷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最终的结果便是卫温找到了夷洲,然后带回了几千夷洲遗民,也便没有后文了。

而此刻,刘备心中同样也是在暗自分析起其中利弊,提出了相似的疑虑,道。

“子坤,若是派遣重兵驻扎,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我知主公心中所虑,但对于该如何派遣士卒上的问题,心中已有初步打算,主公可听之。”李基笑着说道。

刘备有些期待且好奇地答道。“子坤,请说。”

李基闻言,缓缓地开口道。

“若要完全让岛夷重归大汉,绝非是在岛夷上插上一面汉旗,而是需要使岛夷遗民俱信服汉旗,明大汉法典,宣大汉仁义,恩威并施,使遗民俱以大汉为荣,以汉人自称方可。”

“而想要使岛夷遗民初步认可大汉,最快也需要三五年功夫,慢一点或许便是十余二十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因此,若所派士卒俱为吴郡士卒,必会让吴郡士卒心中浮躁,难以久留。”

“故以,以基之拙见,不妨筛选一部分家中已无牵挂之汉人青壮,再招纳愿从山中出来的山越之民,初步以这部分汉人青壮与山越之民练兵,再使之派遣到岛夷驻扎。”

“这些士卒要么是家中了无牵挂的汉人,要么便是相当适应深山密林的山越之人,且那些山越之民可将家眷带上,抵达岛夷的汉人也可娶当地遗民女子为妻,再辅以屯田之法,使之可自给自足,而无须吴郡时时消耗钱粮。”

“如此只需三五年功夫,岛夷便成汉土矣!“

为了让刘备能够听得明明白白,李基刻意说得相当慢,就是方便刘备可以理解。

等李基的话音完全落下之后,刘备整个人明显都兴奋了起来,连连开口道。

“可行!可行!子坤果真大才也,若以此法,吴郡所耗钱粮不仅少之又少,且派往岛夷的士卒也无需时时更替,任由他们在岛夷上繁衍生息即可。”

“三五年的功夫,说不得岛夷甚至会源源不断地反哺粮食、木材、矿产等等给吴郡。”

而一旁的关羽更为关注的,反而是另一个问题,道。

“子坤先生莫非刻意收服吴会之地的山越,便是已经早早考虑到这一节,为的便是可以将擅于深山密林的山越作为兵源送往岛夷?”

李基笑了笑,答道。“那只是个巧合了。”

然而,不管是刘备和关羽,亦或者是张飞,都完全觉得这纯粹只是李基的谦逊之言。

主要是这一切实乃环环相扣,仿佛是早有算计一般,将原本作为吴郡之患的山越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并且也解决了想要重新将岛夷收为汉土的士卒难题给解决了一大半。

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此一来,岛夷上便是有着汉人、山越以及本土遗民三方,也会让三方接触之下的矛盾不会显得过度尖锐。

再则,岛夷的出现无疑也解决了安置山越的土地问题。

如今吴会之地的山越人屈服于吴郡不过小半年的功夫,不仅仅大量山越人已经习惯了到吴郡“务工”。

更是有不少部落已经悄悄接触吴郡,想要举部落从深山老林之中迁出到吴郡之内居住。

只是,吴郡的良田便是连招纳流民都尚且不够,再兼之需要考虑山越部落与汉人之间同住一地的矛盾问题。

因此,刘备面对不少山越部落的请求,也是只能婉拒之,安抚他们好生“务工”,争取早日努力将部落变成世外桃源。

而如今,一部分山越部落不是想要一片可耕种的田地作为奖励吗?

恰好,那完全可以将那部分山越部落完全迁到岛夷之中,青壮为士卒,其余老弱妇孺也能同样跟着过去定居。

这个时代的岛夷遗民的生活方式比山越尚且还有所不如,不擅耕种,且以采集狩猎为生,可谓是大大浪费了许多开垦为良田的土地。

刘备越想越美,只觉得这当真是个三全其美之策。

汉人、山越、遗民,三方均可谓受益。

“子坤妙策,如此一来,即便是收复岛夷也无须损耗多少钱粮,且驻守岛夷的兵源问题也可谓是迎刃而解了。”

刘备满是赞叹地道了一句,然后开口道。“只是谁人可前往岛夷担任主帅坐镇?”

此刻,关羽与张飞均已知这并非是什么好差事,所去大多数时候也不是征战沙场,而是忍受着炎热与寂寞之余,调节三方可能出现的矛盾,并对岛夷遗民施以恩威,树立大汉之名。

不过,关羽与张飞还是不约而同地单膝冲着刘备跪下,道。

“大哥,关某/俺愿往!”(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