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他太了解现在的局势了,如今唐军五十万与吐蕃军四十万对峙,双方都没找着什么突破点,不肯轻易决战。
但是,现在吐蕃人攻占了渭源以北的长春谷,就形势立变,人家相当于把大唐的粮道截断了。
依唐军的存粮估计,大概还能支持半个月。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渭州城内的守军存粮多些,城外驻扎各地的唐军存粮少些。另外,主帅也不能不留下足够的备用军粮。
所以,三日之内,就会有部分唐军被迫减少口粮。五日内,缺粮的消息就会传遍唐军,大军士气低落。
说不定什么时候,吐蕃人就能找着机会,发动猛攻,大败唐军。实在找不着机会也没关系,反正唐军存粮有限,吐蕃人不急。只要坚持个把月,就可以直接给唐人收尸了。
现在大唐要想反败为胜,无非是两条路:要么出动大军,将吐蕃人这十万军队彻底击溃,
打通粮道。要么等着援军赶到,里应外合,将这十万吐蕃大军击溃。
然而,这可能吗?
援军的集结调动不需要时间啊?恐怕援军到了,这边的唐军也完了。
那么,就靠这五十万大军,击溃盆达延的十万人呢?没那么容易。无论什么时候,防守方都是极占便宜的。只要盆达延深沟高垒,坚定地当缩头乌龟,唐军短时间内绝对拿他毫无办法。
恍惚间,崔耕想起了一个战例:长平之战。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和赵军僵持数月,赵王坚持不住了,以赵括替代了老将廉颇。秦军以白起为将佯装败退,赵军不知是计,往前进攻,结果被白起以两万五千人绝了粮道,全军覆没。
现在唐军的境遇,竟然跟长平之战中的赵国差不多。
诶,不对啊!
崔耕忽然想到,当初赵国之所以落到那等境遇,是因为赵王临阵换将,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了老将廉颇。
但如今大唐坐镇前线的三名大将,一为张仁愿,一为王晙,一为郭虔瓘,都是数得着的名将,怎么会犯下这样的低等错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崔耕和郭子仪齐声问道:“到底吐蕃是如何攻陷的渭源县城?吐蕃人的大军,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占了长春谷的?”
张守珪斜瞥了郭子仪一眼,道:“此事就要着落在郭兄弟的身上了。华州刺史殷利贞的兄弟殷利德,在郭虔瓘麾下任游击将军,渭源县和长春谷都是他的防区。殷利德膝下无儿,仅有三女。
换言之,你杀了殷啸,不仅仅使殷利贞绝了后,还使整个老殷家绝了后。所以,殷利德为了杀你,投奔了吐蕃人,将咱们大唐卖了。”
“不对吧。”崔耕眉头微皱,道:“殷家既然已经安排了张将军你对付子仪兄弟,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吐蕃了呢?再说了,殷利德手下的是大唐官军,又不是他的私兵,能那么乖乖听话?”
张守珪苦笑道:“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了。原来殷利德可不知道有秋月这么个变数,为了杀子仪兄弟,早就联络上了吐蕃。他的把柄被人家攥着,后来就算想反悔也不可能了。至于手下么……有心算无心,将手下的高级军官制住,再派亲信为吐蕃人引路,也不算太难。”
“这样啊……”
崔耕和郭子仪都有些傻眼,想不到因为杀了一个小小的殷啸,就就引发了这么大的变故。但仔细想来,此事又非常合乎逻辑。
当然了,现在不是感叹的时候。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讲,现在己方这六百多人,已经落在了吐蕃的包围圈儿中,随时可能被吐蕃人发觉,并且加以歼灭。对于大唐来讲,这场国运之战输了八成。
到底该如何解决这场危局呢?饶是郭子仪和张守珪这对“大唐双耀”,此时都眉头紧皱,束手无策。
然而,一刻钟后,崔耕却轻咳一声,正色道:“某有一计,不仅可让咱们逃出生天,还可解我大唐之危,就看二位……有没有那个胆子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